1、肥水的目的:
肥水的目的是培育优质天然饵料,这些天然饵料都有丰富的浮游生物,即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肥水首先要培育优质藻类,藻类同植物(农作物)一样需要营养元素近二十种。其中大量元素——氮、磷、硅,这三种元素是培育优质藻类的主要成分。
氮元素对高产鱼池每升水保持0.3mg/L以上的硝态氮和氨态氮是必要的,一些大水面为防止富营养化,有效浓度应不超过0.3 mg/L为宜。
磷元素为加强水中固氮细菌和硝化细菌的繁殖,促进氮的循环,精养鱼池表水层最好能保持有效磷40-50微克/L或总磷≥100微克/L,水体氮与磷之比为3~4:1。
钾元素一般池塘都有充分数量的钾,能满足水壁植物的需要,大水面要因地制宜,适当投放。
硅元素主要是培育硅藻,这是肥水塘的主要标志之一,也是鱼类消化的喜好性浮游植物之一。硅元素是硅藻必须的大量元素,水产专家认为:“硅在硅藻的生态方面很可能占中心位置,与氮、磷称为三大营养元素或三大营养盐,是许多植物必须的元素。”在渔业养殖水中活性含量在0.1-4微克/L。
浮游动物:一是根据浮游植物为食物链转化,二是细菌自身培育繁殖,主要是桡足类、累枝虫、红虫等。
养鱼虾先养水。肥水从养殖初期开始就要肥出好水。中期、后期全过程围绕水体的生态平衡做一些改善工作。一方面逐渐减少污染力,另一方面提高水质净化力,尤其是养殖中后期,控制养殖水体有害藻、菌不超标,防止鱼虾缺氧、泛塘、浮头,这是因为中后期鱼虾越长越大,残饵、粪便排放越来越多,滋生菌、藻也越来越多,沉降物也越来越多,池塘产生淤泥也越来越多,这时随着水温升高,细菌繁殖加快,使鱼虾疾病增多。
2、施肥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①晴天中午前后施肥,阴雨天禁止施肥,混浊水体禁止施肥,否则造成肥料浪费并加重池塘负担,形成“氧债”。
②浅水区多施肥,深水区少施;水草区少施肥或不施肥,无水草区多施肥。
③养殖鱼类有明显寄生虫时,应先杀虫再施肥;暴发性出血病发生治愈后,先施用微生态制剂和EM菌后再施肥。
④淤泥深的老塘可施用15ppm左右石灰乳提肥,淤泥浅的池塘或新开挖的池塘禁止施用生石灰。
⑤禁止直接施用新鲜畜禽类肥,需先发酵腐熟再施用或与EM生物制剂同进施用。
⑥如果用氮、磷肥应力求先溶解再泼洒,否则池底会吸附肥料形成浪费,而且氮、磷肥不宜同时溶解施用。否则,容-生成偏磷酸盐,产生毒性,浪费肥料。
3、不同的养殖模式如何选择不同的肥料类型施肥
根据鱼的食性不同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主养滤食性鱼类的养殖塘,如主养花鲢、白鲢的池塘,其食性主要是滤食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浮游植物或浮游动物),主要靠施肥(基肥或追肥)以培养丰富的适合鱼类生长的饵料生物即浮游生物,这就是常称其为“施肥养鱼”模式。
第二类为主养吃食性鱼类的养殖塘,如主养草鱼、鲤鱼、鳊鱼、鲫鱼等品种的池塘,主要靠投喂饵料进行养殖,其特点决定了水体中的有机物会因为投饵而产生富集(如残饵、粪便等),水体中富集有机物质只有通过按需定向施肥才能使其高效的转化作用,促进水体中有机物质的分解利用,改善溶氧状况,改善池塘的水质与底质,这类池塘水质管理一般使用生物复合肥与生物制剂等施肥。
第三类是专养凶猛性鱼类如乌鳢、鳜鱼等品种的池塘,良好的水色与充足的溶氧是水质管理的核心,防止水质突变的转水等现象的发生是重要的水质管理内容,这类池塘须经常性使用微生物复合肥、EM素、底改素等,以促进水体中的高蛋白的有机物分解作用。
4、底泥过深的池塘如何施肥
淤泥是池塘中最大的天然肥源库,是养殖水体有机物的“贮存库”,是有机物的“生物加工厂”。淤泥中含有大量营养成分,包括有机质、氮、磷、钾等,当水体大量施肥后,淤泥中存在大量的胶体物质,就能吸附大量的有机物和无机盐,这时施肥后,水就不会突然变得过肥。
淤泥过多,有机物耗氧过大,造成下层水长期缺氧状态,致使下层氧债高,阻碍池塘中物质循环,在夏秋季节容易造成鱼类缺氧浮头,甚至泛池死亡。此外,有机物在缺氧条件下,产生大量还原物质(如有机酸、氨、硫化氢等)使PH值下降,并抑制鱼类生长,甚至危及鱼类生存,该类池塘施肥重点就是平衡水体中的营养物质,采用“以微促长,以磷促氮”的办法促进淤泥中的肥力释放,先施用EM菌’等微生态制剂,同时使用适量的磷肥。淤泥深(30cm以上)的池塘水质培育,偏重磷肥,少量氮肥,配合生物制剂,激活底泥有机质和氮源,可以有效节约用肥成本。
5、施肥后不起肥效,水色不改的原因。
施肥后肥效不起来的原因很多,但常见有以下几种: 第一,水体中浮游动物过多,浮游动物是以浮游植物为食,水体中浮游动物过多会引起浮游植物不能正常的繁殖,从而使水色肥不起来,对这类池塘必须使用杀虫药杀灭浮游动物。然后再施肥肥水就可以了。
第二,水温过低或阴雨天施肥。浮游植物生长与繁殖必须有适宜的水温与光照,水温过低使浮游植物不能充分利用肥料,没有阳光不可能正常的生长繁殖,因而施肥培水必须注意施肥的注意事项。
第三,施肥时不知道看水施肥也不知道看季节施肥。看水施肥主要是,一看水的肥度,二看投饵情况,三看水体有机质的投入量。看季节施肥主要是看水温,看水深以正确把握肥料的种类与施用量。
第四,使用无机肥时忽视了肥料的溶解性,如过磷酸钙的溶解性很差,施人的肥料大多沉人池塘而不能被浮游植物利用,因而相对其它磷肥培水的功能就差一些。
第五,水体药物残留使藻类不能繁衍,这类水体施肥前必须使用“解毒药物”后第二天再施肥。
6、施塘中为何形成氨氮、亚硝酸盐?
池塘养殖过程中大量的氮肥、投饵与淹青等人为活动,这即满足鱼的生长与生活需要,也引起水质恶化与底质败坏。
氨氮与亚硝酸盐是有机氮(有机质)在转化成为藻类能吸收与利用的氮源(主要指离子铵NH4)时中间产物。池塘中的有机氮如残饵、鱼类的粪便、动植物尸体等在多种微生物作用下分解(称氨化作用)成为氨( NH3、NH4+),而氨在亚硝化菌的作用下(称为亚硝化作用)被氧化成为亚硝酸盐(NO-2),亚硝酸盐在硝化菌的作用下(称为硝化作用)被氧化成为硝酸盐( NH3),而硝酸盐再被藻等植物吸收利用,当然,水体中的反硝化菌(大多为厌氧菌)通过反硝化作用将硝酸盐转化成为亚硝酸盐及氨氮、水生动物的排泄也是氨氮的来源之一。
氨氮在水中存在的形式有二种,即对水产动物有害的分子氨(NH3)和被水生植物吸收利用的离子氨(NH+4)二者在水中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这种平衡常受水体的PH值影响,PH值增加氨(NH3)的比例增加,PH值小于7时几乎都以离子铵存在,PH值>11时几乎都以氨的形式存在,实际操作中在检测氨氮含量高时必须注意水体的PH值,以确定NH3对水生动物的影响。
7、池塘养殖水色太清瘦,太浓怎么办?
池塘养殖要进行肥水,即培养浮游生物,使池塘水质的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池塘水太清瘦,不利于鱼虾的生长。如果水质透明度大于40厘米,始终肥不起来,要查明原因,是否有大量微管束植物(水草)或有大量原生动物,如不存在这些因子,可追加“硅藻素”“碧水源”,一般在施肥的第三天上午就可看见水色有所改变,第四天再追加一次即可成功;如果池塘周边有水草,必须铲除;如有水体虫类,影响肥水可用杀虫剂先杀死,第三天再用“硅藻素”“碧水源”肥水。
养殖中后期,因饵料的大量投入,养殖池中生物的排泄物大量积累,造成池水营养盐十分丰富,藻类会大量繁殖。养殖水体的透明度减少,水体颜色会变黑、变红、变绿等。这时必须用水质改良剂改善水质(按几种常见的不良水的表现与改良方法),尤其是“老水”池塘一般先用石灰或沸石粉,如透明度仍无变化,应与水体杀菌剂同时进行。但对于盐碱地和PH高的养殖池不可使用石灰,否则
会使池塘PH持续上升,不利于鱼虾的生存。水色太浓在使用改良剂杀菌药物时,必须开启增氧机,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8.大水面养鱼如何施肥?
我国大水面养鱼历史悠久,尤其经济改革同样推动大水面渔业的发展,但是水库、湖泊是宝贵的国土资源,也是老百姓赖以生存和生产活动的资源。精养鱼池、盐碱地养鱼的价值形态也不一样,因此为民造福提高重要日程。
水库、湖泊养鱼与池塘渔业有共性的地方,也有不少个性的地方,还要考虑水库、湖泊的形态、水深、水温、库容、地理位置、水文、饵料生物等等条件。一般的养殖以养鲢、鳙鱼为主,有的湖泊型水库养殖草鱼兼使用饲料投喂。
鱼类生长基本条件:
由于湖泊、水库面积一般都较大,少则几十亩,多则千亩。大型水库有万亩,每次的用肥量少则数吨,多则百吨。如果用人工的方法溶水泼洒,用工耗时多,劳动强度大,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因此用机械的方法施肥,也就是将肥料连续均匀倒人船舱,用水泵抽水溶解,然后将溶液均匀洒入水面或用水泵喷洒。
水泵大小因水面和施肥量而定,以三千亩以下的水面为例。一般讲3寸水泵一台,配3x2xl (M)的船舱或水箱一个,每船最少需工人3名,一名驾驶机船,一名冲水,一名开仓下肥。如施用“长生生物鱼肥”每亩每次1.7kg。3000亩水面只需5100kg溶解快只需2-3小时就可完成。如使用尿素、磷肥的量大,时间长,而且溶解速度慢,效果不令人满意。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