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河蟹塘水草管理技术以及立秋后河蟹养殖户如何冲刺
2016-8-23
来源:科学养鱼
点击数: 2358          作者:未知
  • 河蟹生态养殖模式之水草管理技术


    河蟹的生态养殖,就是利用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底栖生物(螺蛳)的协同作用,把复杂的养殖水环境,通过生物的净化处理变得无害化。简单地说,河蟹的生态养殖,就是一个“前期养草、后期养蟹”的模式。水草的好坏,决定河蟹养殖水体的优劣,事关养殖的成败,现将水草促、割、疏、控、护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一、促:促进水草生长

    河蟹养殖前期,阴雨天气多、水温偏低、光照不足,蟹池主种水草苦草、轮叶黑藻生长缓慢。为促其生长,提前拆除围网进行散养,减少环沟内河蟹密度高而形成差异性蜕壳的互相残杀,有利于河蟹的快速生长,以提高成活率。前期水草生长到2~3厘米,建议亩用生物肥5千克,或低氮复合肥3千克,在围网种植的水草区遍撒,10天左右1次。浅水种草区域保持水深20厘米,保障水草充足光照,然后根据水草生长状态逐渐加水。4月底、5月初水草管理重在促生长。

    二、割:即割茬

    主要是针对以伊乐藻为主养殖河蟹的池塘。伊乐藻低温条件下生长快速,至7月中旬,老的植株因生命周期的影响而逐渐老化。由于其习性不耐高温,常常在高温年景的八九月份枯萎腐烂,影响水质,绐河蟹养殖带来巨大风险。四五月份,对伊乐藻进行割茬,使其长出新的植株,进入新的生命周期,这是伊乐藻安全度夏的重要措施。方法:条块分割,割一条、留一条。桩梢保持10~15厘米。如一次水草全部割茬,则容易引起水质变化,进而造成烂根烂梢。条块分割,保持50%的水草覆盖率,有利于水质的相对稳定。割茬后的水草,按割茬面积计算,每亩施用生物肥10千克,也可泼洒适量的护草制剂。等割茬后的伊乐藻新的植株长成,再割留茬的伊乐藻。时间至6月中旬前,根据水草生长情况,一般进行一到两次。新的植株生命力旺盛,扺御高温的能力更强。

    三、疏:即疏离生长过密的水草

    伊乐藻、轮叶黑藻经过四五月份的生长进入6月份,如果水草生长过快、过密,继续生长,就会阻碍池塘养殖水体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流循环不畅,就会形成水体分层。底部有机物质的分解发酵,就会造成池塘底部缺氧,底质酸化,滋生有害细菌,产生地热效应。进入高温后水草就会发黄、烂根,甚至腐烂,影响水质。疏离时间与方法:在水草生长旺盛的6月份至7月上旬,用铁耙人工将生长快、长得密的水草疏离掉,在进入高温季节的过程中,保持水草合适的密度,使池塘水流动,水质循环和水草生长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

    四、控:即控制池塘水深,控制水草生长状态

    河蟹养殖前期至高温季节前,水深应根据水草生长状态逐渐增加,最深控制在50厘米以内,这样既能控制水草疯长,又能减少养殖中人工打捞水草的工作量,更有利于水草根系的生长。进入高温季节后,每半月使用1次壮根肥,以轮叶黑藻为主的养殖池,在7月中旬左右,应使用“控草宝”隔半月使用1次,连用两次。以后视水草生长情况而定。将水草控制在50厘米左右,抑制长高。高温季节池塘水深控制在80厘米左右,使池塘水体上部与水草间保留20~30厘米的空间。控制水深,促使水草根系生长,使根茎粗壮和营养供给良好,减少浮力,水草高温季节才不会漂浮。
    另外,河蟹是变温性底栖动物,如果前期水位过深,中、后期水草疯长,养殖过程中导致前期水温过低、中后期光照不足。如遇阴雨低温天气,就会影响河蟹正常的摄食和生理代谢,特别在河蟹蜕壳期间,河蟹无法达到生理所需要的能量转换,就会造成软壳蟹死亡和“水瘪子”病的发生,影响河蟹回捕率。

    五、护:即水草的养护

    水草的养护贯彻整个养殖过程。种植苦草养殖河蟹的池塘,苦草因生长相对慢、饲用利用率低,在梅雨季节,河蟹生长最活跃阶段,常常发生养殖池水草被河蟹消耗掉的情况。为了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根据河蟹喜食轮叶黑藻的习性,在拆除养草围网前1个月,应在河蟹暂养的环沟两侧增加一些轮叶黑藻,让河蟹摄食,在围网内侧和中间区域移植一定数量的轮叶黑藻。围网拆除前后一段时间,河蟹通过对轮叶黑藻的摄食,就会相应减少对水草的摄食和对苦草的消耗,为苦草分蘖生长争取时间。

    轮叶黑藻和伊乐藻在前期的生长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青苔的附着生长。轮叶黑藻因喜高温,后期相对管理容易些。夏季高温过程中,要根据气温和天气情况,重点关注伊乐藻的状态,每半月施1次壮根肥和生物底改,加速养殖水体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池塘底部的微循环。保持水体透明度40厘米以上,减少有机物的附着。定期使用解毒制剂,降解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常用护草制剂保持水草活力,使水草根壮、茎粗、叶绿,水质保持清、新、活、爽。

热门评论
  • 暂无信息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4-2023 湖南省鑫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