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很多客户都在盲目的追捧菌相养殖,何为菌相养殖,很多客户都想到的是多用活菌,狠下,好的产品差的都加大量的下,刚开始多少都会有点效果,后期慢慢效果就不明显了。
其实说简单一点,菌相养殖拼的就是菌种和营养源。用什么菌,配合用什么营养源。用光合细菌要有足够的有机质含氮物质,以及水体要有足够的硬度,钙镁磷,盐,水淡的地方为什么光合细菌就没那么有效,就是矿物质盐比较匮乏,因此水淡的地方要想用的好,还需要下点海盐,水体都不具备这些条件,就等于狼多肉少,没有足够的东西给细菌吃,下多了也是在里面等死。em菌,乳酸菌,芽孢都需要碳源,含糖物质,因此下这类细菌要下足够多的糖。其次就是温度,一般23到38都是适宜温度。再有就是芽孢要耗氧,要充足的增氧条件。用好这几个细菌做菌相养殖,就要了解一下它是怎么生产的,尽量去迎合它的最佳生长环境。
好的菌种不是拼含量,就像正大的光合细菌,其实检测它的活性就7,8千万每毫升,还有日本的EM菌种,含量也是在5-8千万每毫升,但是里面的细菌特定性功能性很强,且活性和繁殖能力都超过很多国内打着几十亿几百亿的那种。
虾塘藻与菌的调控技术
1.培藻的技术要点
(1)具备优良的水源
注意不要过量使用消毒剂或杀藻剂,避免破坏水源中的藻种。
(2)选择晴朗的天气进行培水
由于阳光充足,藻类生长较快,最好在晴天的上午使用培藻的营养素。
(3)选择合适的培藻营养素
浮游藻类是浮游在水中,能快速利用溶解在水中的营养,需要使用溶解性好、配比合理的营养素。农用的化肥(尿素、磷肥、碳铵等),适用于种植业,通过被土壤吸收,为植物提供营养。如果在水产养殖中,大量使用化肥进行培藻,只有少部分营养被藻类利用,大多部分营养却被池泥吸收,会使池底有机质过多,引起底质恶化,也容易造成蓝藻等有害藻类过度繁殖。
2.培菌的技术要点
(1)培菌的时机
水体消毒后,池塘中的细菌数量较少,应及时补充有益细菌,快速形成优势的有益菌群,能抑制弧菌等有害细菌的繁殖。养殖过程中应定期使用有益细菌,每隔5天~7天使用一次,保持有益细菌在池塘中的优势生态位。
(2)选择合适的有益细菌
通过多年的研究和生产应用证明,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三种有益细菌适合在对虾养殖中使用。芽孢杆菌适合定期使用;光合细菌和乳酸菌可根据具体水质情况而选择使用。
(3)合适的碳氮比有利于有益细菌的繁殖。养殖中后期水体中缺乏碳源,使用“糖蜜”可补充碳源,促进“菌相”和“藻相”稳定。
3.藻类营养素的种类
(1)无机复混营养素:氮磷比(N∶P)适宜浮游绿藻和硅藻的需求,溶解性好,不易为池底胶泥吸附,能够快速促进藻类生长。适合土池或老化池塘使用,也可用于养殖前期快速培藻。
(2)无机有机复混营养素:含氮、磷、有机质、生物发酵物等多种成分,既能快速培养绿藻和硅藻,又能保持长久肥效。适合新池、铺膜池、沙质底池塘使用。
(3)微量元素营养素:含钙、镁及多种微量元素和碳源,可补充藻类所需的微量元素,调节碳氮比,促进水体中营养的平衡,稳定藻相。适合养殖过程中藻类繁殖不良,水色变清、出现“倒藻”等情况使用。
(4)有益菌发酵培藻营养素:含有益菌、碳源、有机营养等,能够促进藻类和浮游动物繁殖,营造优良水环境。具体方法:芽孢杆菌、麸皮或米糠,加适量的水,浸泡发酵6~8小时,发酵过程用曝气头充气,效果更好。
4.藻与菌的调控措施
(1)放苗前,在放养虾苗之前5天~7天,合理施用藻类营养素和芽孢杆菌,进行培藻和培菌,优化养殖水环境,培养优良活饵料和有益生物絮团。放苗时,水色不宜太浓,最好保持透明度50厘米左右。土池或老化的肥塘,适用无机复混营养素,配合有益菌发酵培藻营养素。新池、铺膜池、沙质底的瘦池,宜使用有机无机复混营养素,配合有益菌发酵培藻营养素。
(2)放苗后,虾苗和浮游动物摄食浮游微藻,会引起水色变清,应注意及时补肥,促进浮游微藻繁殖,保持水质稳定。一般在放苗后3天左右,及时补肥和培菌,保持藻菌平衡。
(3)养殖过程中,保持池塘“藻相”和“菌相”的稳定是对虾养殖管理过程最关键的技术环节。必须注意“及时培藻”和“定期培菌”。
养殖过程中因大雨、降温、转风向、使用消毒剂或杀虫剂不当,引起藻类死亡,使水色变清,需要施用芽孢杆菌分解微藻类残体,并补施无机复混营养素重新培养微藻。当水体中微量元素不足时,藻类繁殖较慢,可配合使用微量元素营养素。
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后期,水体出现水色过浓、蓝藻繁殖较多时,不宜使用药物进行杀藻。先使用芽孢杆菌,配合光合细菌,可有效控制藻类过度繁殖;情况严重时,重复采用此方法进行调控。
大量的养殖成功案例证明,采用合理的藻与菌的调控技术,使对虾养殖池塘藻菌的保持平衡,营造稳定的池塘水环境,有利于对虾健康生长,能够有效提高养殖成功率。
暂无信息